推荐阅读:Facebook销量如何?
facebook广告投放做8w销量一般有多少利润
广告投放做8w销量一般不到两千的利润,
真正这些广告能够带来的利润并没有很高
2000万美元贱卖!没有老朋友的人人网,爷青结
当年的人人网,记录了多少80后美好的青葱岁月。
它曾经是那么的辉煌,注册用户一度达到1.3亿,活跃用户也达到了3000多万。可是只经历了短短几年的辉煌,它就没落了。
它从头到脚抄的是美国的Facebook,连界面都长得一模一样,怎么Facebook就好好的,在小扎的带领下越干越大,它却昙花一现,死得不明不白的呢?
1.清华学霸想做中国版Facebook
人人网最初叫“校内网”,创始人也是美团创始人——王兴。
2003年,王兴还是一个愣头小伙,在美国读博士学位。因为在美国留学见了世面,当时正赶上互联网大发展的好时候,各种互联网公司大量兴起,王兴也盘算着自己去创业。
不过王兴当时并没有太多的创业经验,如果要做个全新的东西,感觉有点难。不过自己做不了,还不会先模仿吗?
找来找去,他发现美国有个刚出现的公司叫Facebook,它的模式就特别好,已经在好几个美国的高校流行起来,成了同学们沟通的重要平台。
既然这样,何不在中国搞一家类似的?自己也是清华毕业的,搞一个类似的平台,也好方便校友们沟通交流。说干就干,王兴书也不读了,博士学位也不要了,回到国内创办了校内网。
校内网最开始在清华和北大学生当中传播开来。大家很喜欢这个有意思的网站,几个月的时间,注册人数就增加到了几十万。王兴当时很高兴,觉得自己回来创业真是做对了。可是他还没高兴多久,麻烦就来了。
当时王兴的创业团队大概有14个人,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学生。这个群体有体力、有冲劲、有idea,为了项目愿意连着熬几个大夜,可是缺点也很明显,青涩、没有经验。可是缺乏管理与制衡,开会容易吵架,意见没法达成一致。
互联网是个特别烧钱的行业。当缺钱的问题开始凸显,团队里也就更容易出现裂缝。当时王兴找了好多家风险投资公司,没一个愿意投钱的。倒是有一个投资人愿意直接把整个校内网给收购了自己做,他就是陈一舟。
陈一舟是最早一批接触互联网的人,有眼光、有胆略,但他并没有真正从头到尾地运营过一家互联网企业较长的时间。
业内对陈一舟有一个一致观点: 他是一个好的投资人,但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。不懂运营,也为后来人人网的大败局埋下了伏笔。
2. 从校内网到人人网
2006年,陈一舟以2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校内网,紧接着又把它和千橡集团旗下的5Q网给合并了。
从2008年以后,校内网的发展势头格外的猛。在当时,刚进入校园的学生就是互联网的主力军。学生们到了大学以后,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,一个个地成了互联网的重度用户,其中大部分也就成了人人网的忠实用户。
陈一舟心里才不满足于做一个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呢。他在美国见过互联网企业的造富能力。一家公司一旦拥有了足够庞大的用户数量,在证券交易所上了市,那就等于财富暴涨、身价暴增。
从这一点来看,“校内网”这个名字就不太合适了。因为网站如果只针对大学生,那大学生毕业以后怎么办呢?还会来登陆吗?估计就不太会了。用户数量没有长远增长的空间,股权的增值和上市,不就成了白日梦吗?
既然名字不合适,那就必须改名。2009年,校内网正式改名叫人人网。人人网人人网,人人都可以登录和使用。这么一来,这个平台就变成了一个更多元、更广阔的交流空间,让很多从大学刚从毕业或是以参加工作多年的人都能加入进来。
不过说白了,这一步棋还是抄的Facebook。Facebook一开始也是只针对大学生群体, 2006年,它宣布对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。从那以后,短短一年内,网站在全美国的排名就从第60名上升到了第7名。毫无疑问,陈一舟也想复制Facebook的神话。
可是,有一个成语,叫画虎不成反类犬。Facebook在宣布开放的同时,也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,来优化用户体验,安抚了学生群体的抗议,也保持了网站的竞争力。相比之下,陈一舟把校内网改名叫人人网,似乎还真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。在内容运营上还是以校内用户为主,对应的也是跟学校生活有关的内容。
网站里面注册的人也几乎都是学生,没有几个你认识或感兴趣的,偶尔看到几个美女或帅哥,还没法打开看动态。那你还会有兴趣吗?估计退出以后,根本不会想到要登录第二遍。
由此可见,人人网虽然把名字改了,把转型架势做足了,可是以这么个运营法,转型根本没法实现。
不过话说回来,就算转型不了,我国每年在线的大学生两三千万,虽然不停地有人毕业,可也不停地有新生补充进来,照这么说,人人网就算只守着校园这一亩三分地,至少也应该能生存下去呀?何至于越来越没落呢?这就不得不提它内部混乱的管理了。
3.失败的管理和运营
人人网从校园起家,按理来说,就算没法转型成一个开放的大众平台,至少学生用户得吃得死死的。可是人人网却偏偏没有做到这一点。可以说,它最大的问题,就是没有聚焦解决学生社交或者说网络社交的痛点。
人们上社交网站的目的其实很简单,主要是两个,一个吐槽日常生活,更新下自己的动态和想法,另一个就是看感兴趣的人和内容。第一个方面,人人网还算做得不错,但第二点,人人网的成绩简直糟糕。
互联网里面有一个二八原则:20%的核心用户是内容创造者,80%是跟随者。所以,对一个社交网站来说,怎么留住这20%有创造力的核心用户就成为重中之重。
不过,真正让人人网变成“人人讨厌”的,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,那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。也许是太过于着急变现和上市,人人网的广告可以说是臭名昭著。不仅数量多得人神共愤,还偏偏在页面上占据了重要位置,难以关闭,更没法屏蔽,用户体验差!当时市面上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叫“人人网改造器”的插件,卖点就是可以直接屏蔽和拒绝来自人人网的广告。
面对用户的意见,甚至还有一位后台运营曾公然回复网友,说:“老板都不管,我们为什么要去更新?”
公开数据显示,人人网的离职率太高,以至于难以形成持续不断的运营和产品完善。另外,运营团队也并没有什么好的激励政策。所以,团队看领导意见行事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成了必然。就这样,人人网陷入了一个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,那就是外行指导内行,领导一言堂。
在互联网行业里流行一句话,叫“得产品经理者得天下”。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,它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优秀的产品经理。
可是在人人网,陈一舟自己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,而且显然还不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。他一不懂运营,二不懂产品,结果就严重影响到了运营团队的执行和效率。
不过,就算人人网开始显现出这样那样的毛病,很多人也没有放弃这个平台。毕竟,对不少80后来说,人人网不只是一个平台,更是自己的青春,是美好的大学生活,是难以忘怀的旧日回忆。
但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,人人网终于大势已去。
4. 没落的人人,无厘头的转型
2011年,是人人网由盛转衰、从顶峰跌落的一年。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,成了压倒人人网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2011年之后, iPhone4大卖。第二年,iPhone5继续创造了销量神话,把乔布斯和苹果公司捧上神坛的同时,也让移动互联网走向了现实。从那以后,大家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上网,互联网的终端也从传统的电脑终端转移到了手机上。
这一转变,也意味着社交平台巨大的变革和洗牌。适应移动互联网的APP,比如微博和微信开始兴起,迅速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互联网用户。而反观人人网,却没有好好地在这方面下工夫,移动端做得烂到了家,连登录都要很长时间,更别提上传照片了,用户自然大量流失。
到2016年,人人网基本已经退出移动社交的舞台。在当年一个社交平台活跃用户的排名里,微信、QQ的活跃用户排名第一,占比超过70%;新浪微博排名第二,活跃用户占比约13%;而人人网呢?活跃用户的占比只有可怜的1%。
可以说,移动互联网来得太快,当陈一舟还沉迷在电脑端互联网时代的时候,人人网就被新变化和新趋势甩下了车。互联网是一个年轻人的舞台,作为一个60后,陈一舟真的有点太老,有点力不从心了。
眼看着大部分的原住民都弃人人网而去,眼看着人人网的股价一跌再跌,陈一舟开始了追热点之路,只盼着能够逆风翻盘。
2016年,网络直播成了风口,人人网也瞄准了这一领域,摇身一变成了直播人人网。折腾了2年以后,人人直播没有折腾出什么浪花来。
眼看着2018年初比特币价格飙升,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成了新风口,人人网又转身做起了自己的人人币。公司的股价也一度因此大涨20%。可是加密货币哪是陈一舟熟悉的领域啊,再加上监管对非法数字货币的重拳出击,这个项目随后也不了了之。
2018年11月,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的资产,被打包卖给了北京多牛传媒,价格只有区区的2000万美元。
至于现在还在纳斯达克上面挂着的那个人人网,早就不是我们记忆里的人人网了,而是成了一个二手车公司、美女直播公司和互联网区块链货币公司。2019年三季度,人人网净亏损为2280万美元,相当于2018年全年的净亏损。人人网转型宣告彻底失败。
5.失败总结:产品运营是根本
人人网的跌落,和陈一舟的性格和风格密切相关。作为互联网行业最早的一批创业者,陈一舟成功的太早,成功的投资人角色让他忽视了产品。只注重盈利套现,不注重产品运营也成为了人人网失败的最关键所在。
但其实,产品本身才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根本。比如当初对标的Facebook,不断改善用户体验,依然活到现在,而且越来越好。
再退一步说,就算不学Facebook,不对全 社会 开放,而是从头到尾就只专注于校内同学圈这个细分领域,好好耕耘,未必不会闯出一番天地。
可惜的是,人人网内部斗争激烈,无心运营,定位不准,产品太差;在外部又没能够把握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,被时代抛弃也就是再正常不过了。
看看在人人网衰落后,校园社交反而再次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。京东、腾讯、阿里都有涉足。
2019年9月初,京东推出了大学生校园社交软件“梨喔喔”,除了主打大学生、拓展业务线,还有着强化京东金融信用体系的目的。
阿里也同步推出了校园社交软件“来往”以及“real 如我”,低调地在浙江校园内测试和推行。
腾讯也在前期的QQ校友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校园社交APP——腾讯校猿,抢占校园社交应用的高地。
目前仍然没有一款软件能够达到人人网当年的高度,但校园社交的 探索 却不会停止,未来哪一个网站或APP能够获得学生们的青睐还仍未可知。
编辑|凉山
排版|凉山
路上读书: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。
豪车在外国的销量怎么样?是不是在中国是最高的?
汽车虽说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,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,但仍然有很多家庭买不起车,或者是贷款买车,买完车养不起的大有人在,虽然买车让我们吃尽了苦头,但我国每年汽车的销量依旧是稳固提升,可见大家对于买车的热情丝毫不减。
我们都知道国内大部分的豪车都是外国品牌,在当地卖的价格很便宜,像我国奔驰、宝马起码30万起步,而在美国只卖5万美金一辆,很多家庭都能负担的起,在我国被封为神车的福特猛禽,在美国就是农用车是农民用来拉货的。
美国的油价也很便宜,一加仑普通汽油不到3美元,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一升也就4块钱左右,并且这个油钱还包括了燃油费,因此美国的高速公路很少有收费站,所以在美国买车养车的成本很低。
但是问题来了,外国豪车很便宜几乎都能买的起,但在大街上看到的却是以普通车居多,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保时捷、法拉利满大街跑的情况,这都是由于国家之前思想观念的差别,美国拥有百万资产以上的家庭,购车的费用大概在3万美元,看完各位富豪是不是该汗颜了。
Facebook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身价300亿美元,开的也不过是一辆1.6万美元的飞度而已,根据美国富豪的说法,他们一般不会给自己的买车留太多的预算,把大量的金钱花费在健身、度假、修建草坪打理其它事情,所以买车一般都不会选太贵的。
在海外的确也有很多挚爱豪车的人,但大部分百姓都是把车当做是普通的代步工具,加上外国的车型跟国产的配置天差地别,像福特、别克、雪佛兰的车型足以满足人们日常代步行驶,所以没有必要买那些所谓的豪车。
在海外一般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家庭,才会考虑购买所谓的豪华品牌,这点和国内领着3000的月薪却贷款去买奔驰的想法可谓是天差地别,打肿脸充胖子并不是什么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美国即使你开什么车和你的社会地位是无关的,所以美国虽然豪车便宜人人都买得起,但他们宁愿把钱花在其它的地方来提高生活质量,而不是花费在一件代步工具上面,这点值得我们反思。
亚马逊测评是什么?
亚马逊测评是什么
测评的目的,无非是要增加Review或者店铺Feedback的数量,来提高listing的权重和有效说服买家。既然目的这么明确,又凑巧亚马逊加大了对刷单的打击力度,弄得卖家都是心急如焚。在如今Review恰似“一票难求”的局面下,我们能做什么?怎么来做?
一、我们先来一起探讨下如何找的问题?
1)Facebook:
Facebook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,连接着无数人脉,而对做跨境电商的人来说,人越多,流量越大,对销售就越有利。如何利用Facebook来为你的销量添砖加瓦呢?
①个人主页上发布产品信息:
类似在朋友圈发布一条动态一样。你的好友越多,产生询盘的机会就越多。
要考虑几个因素:一是Facebook不允许大量加陌生人,你的好友从哪里来?你加好友的频率要把握好。二是你的主页产品信息发布多了,会被别人屏蔽,就像我们讨厌微商一样,刷屏就会让人反感,要注意把握度。该方法需要长期布局。
②建立一个官方粉丝页:
自建或者代理商帮你开的第三方粉丝管理账号,本质都一样,都需要先有一个个人的Facebook账号。创建Facebook粉丝专页后就需要做广告,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大量粉丝。这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大笔预算。
粉丝数到多少才会产生效益呢,这个要根据多方面原因来综合,首先你需要有专人来打理这个专页;另外粉丝的黏性非常重要,你需要和粉丝逐步建立互动,获得粉丝的认同。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,曾经见过一个公司的Facebook粉丝数有10多万,都是花钱做广告获赞得来的,但是不管是发布产品折扣信息,还是搞一些活动,如果没有人参与,转化率几乎为零。所以,即使你有了粉丝,想让你的粉丝跟你互动,买你的单,也非容易之事,需要长久经营和投入。
③找相关红人发布产品信息:
实践证明,这是短期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种形式,红人的费用是直接跟他所带来的销量挂钩的。他能力越强,你销量越好,多付他一些报酬也是值得的,所以,找好找对红人很重要。教程《网红营销:90%卖家想不到的玩法》将为您详细介绍寻找海外网红的3种方式及合作注意事项。
④群组:
在群组发布消息大部分都是需要审核的,你可以多挑一些专门用来发布产品信息的群组。二手群组或者Deals或者code群组,这个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,操作简单,投入少。主要还是和群管理或者群主处理好关系,那样你发布的才不会每次审核或者直接被删除。
运营Facebook的技巧:
①推荐Facebook主页:
创建了Facebook主页,一般选择品牌、产品宣传而非兴趣小组。因为兴趣小组对权限的限制更大一些,毕竟Facebook禁止免费自我推广。其次就是要丰富内容,必要时做一些付费广告推广,慢慢增长粉丝。
学会提醒你的粉丝点击Like和share按钮。一个fan page在最初的时候很少有互动,所以在这个初级阶段,可以向你的朋友主动地发送信息。可以让他们在一些话题讨论中予以帮助,最后公开地给予他们奖励。
Status-tagging(标签)是一个好工具,标签一个作者或者一个有名气的Facebook page能够带来注意力,不过标签的理由要充分。例如,无私地提供一篇文章,但要真实,最后,粉丝也会感谢你的分享。
利用Facebook Directory和Facebook Search,搜索与你的细分市场相同的Facebook pages,或者搜索一些与你的业务相关的讨论。向这些著名的Facebook page提供有价值的东西,与他们的管理员和会员建立信任和关系。要对它们做更好的了解之后才能让他们去访问你的page。
另外,可以在每篇博文底部加入Facebook和Twitter的URL。
②定期更新信息:
定期更新信息,可以保持你的档案页处于活跃状态,你可以在档案页上方的输入框里写点内容,一天一次或几天一次都行,但要让你的页面看上去引人注目。
要想别人喜欢你,首先,你要likeable(可亲),一个杂乱无章的Facebook页面可是会立马“赶走”客户的。就一个Facebook page来说,优质的内容和活跃的互动能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。其他的因素还有品牌本身、持续更新的信息、fans和admin之间活跃的互动等。
③组建并加入群组:
自己组建并加入一些相关群组,可以拓展好友,扩大影响。群组是社交网站的核心功能之一,为了更好地使用Facebook,建议你建立一些群组,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容过滤。同时还可以拓展好友,扩大影响。
Facebook列表和Facebook的其它群组功能(页面)不同,在Facebook主页点击“更多(more)”链接,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群组。
注意:无论是多熟悉的朋友也好,测评都要讲究一次性合作。多次的话容易被关联。因为一个账号异常的账户经常去一个店铺买东西的话,他账号被关的话有可能会关联到我们的账户,所以建议找刷单卖家都是一次性合作即可。现在刷单越来越严格,大家尽量养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习惯,避免被亚马逊发现刷单。
2)国外亲朋友好友帮忙:
通过在国外的亲戚,留学的同学、工作的伙伴相互介绍帮忙,让他们测评的同时介绍更多的人帮忙测评,这种测评方法安全系数高,但是可能操作起来费时费力。
3)收集竞争对手listing下顾客信息:
跟踪竞争对手listing下面的review信息,有很多都是专业测评人员留下测评,虽然很多会将自己信息屏蔽,但是还是有部分卖家会留下自己的Facebook和邮箱,我们可以去联系他们。
4)华人论坛找测评人:
去国外华人论坛找测评人,各种bbs论坛,大家经常都会在上面组织活动,而且沟通起来也很方便,所以通过华人论坛来找测评是很有效的方法。
5)合作过的测评人:
鸡生蛋蛋生鸡,测评人都认识很多同行或者亲戚。
6)同行交换资源:
比如说我是做蓝牙耳机的,你是做音响的,那么我们两个是否可以交换一下测评资源呢?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,实现资源共享。
7)黑科技爬数据:
我们可以利用爬虫软件去爬取网站信息。
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讲几点:
①买家不要给卖家账号review 链接:
现在亚马逊检测越来越精准,如果他的账号经常有站外流量比如Facebook、微信、邮箱等渠道进入,那亚马逊就会高度怀疑测评人操纵review的嫌疑,再加上每天刷10+单的话,这样很容易被封号。
如何处理呢?建议买家最好是截图自己的review链接,包括历史记录和做好review链接。
②买家不要同个店铺多次下单:
互补性的产品就可以多次下单,比如买手机配手机套,买铁锅配锅铲。但是如果一个店铺里面下个几十单,同个产品下5、6单的话,这个买家账号很容易就被封号了,我们自己的卖家账号也很容易被关联上。
③买家收到产品之后不要马上做测评:
有些中国卖家在买家还没收到产品的时候就催着要测评,这样明目张胆的操纵review,封号是必然的,因为很容易被亚马逊检测到。一般真实的卖家都会延后一个星期才会给出review。所以我建议测评一个星期以后再给,出了不容易被亚马逊监测到它要刷单的嫌疑,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让它去充分的去使用我们产品去了解这个产品,这样的review质量才会更高一些。同时我们卖家要给他们专业的指导,因为只有我们熟悉这个产品。
④不要通过虚拟IP和多VPS 刷单:
通过虚拟IP注册和多个VPS搭建来刷单是非常危险的(刷单公司常用方式),只要通过站内,亚马逊100%可以检测到刷单。最近三个月,我们了解到的很多大卖家也因为搭建VPS虚拟ip去建小号刷单,比如赛维,当然这个我是听说的,但是我更怀疑他是采用发红包形式、小号跟卖大号上review形式、自发货,导致他的大账号都被关联了。
所以不建议采用虚拟IP注册小号去刷单,这样很容易导致他的账号被亚马逊检测到,导致店铺被关联。
⑤买家必须通过搜索关键词进去购买:
买家必须通过搜索关键词进去购买,而不是通过账外点击链接去购买。就像我们平时去京东、淘宝买东西,都是通过搜索关键词进去,上面给了大家一张VP review截图,里面有一个购买产品的流程指南。一般卖家不懂这些流程,这时候你就要教他们如何操作,我建议先浏览2、3个相同类型的产品再去点击我们的产品,然后我建议一个产品下单控制到到5~10分钟,对比5、6个产品再去下单。
如果产品没有关键词排名如何解决?我建议使用长尾关键词去给到买家,如果长尾关键词都没有排名的话,那就给他广告的长尾关键词,一般通过广告都是找得到的。而且通过广告点击购买的话,对于我们的权重、CPC、Listing的提升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。如果真的连广告都找不到,那我们告诉他的店铺名的关键词,而且搜到之后先做对比不要马上购买。
关于测评,再次强调以下六点:
①不要给链接,让买家通过搜索关键词购买:
卖家不要直接跟买家要review链接,要截图review信息、profile信息发给我们。如果直接点review链接可能会造成买家封号和卖家被判定刷单。
②控制20%~30%留评率:
不要让买家100%留评,特别是新上的Listing,一般建议以20%留评比例去做review,至于说后面的80%留评不是说放弃,而是跟买家说清楚,后续都是要还的,等我们自然流量多了之后,刷单就变少了,我们就可以要回之前80%的评论。
③催评不要操之过急:
不要猴急让老外留评,外国人不喜欢被被人约束。有时候产品也就几美金,不要因为别人没有马上去留评就去群里曝光骗子,这种是不可取的,循序渐进跟老外沟通,一般问题都可以解决的。
④不要使用虚拟IP刷单:
⑤全部五星review不可取:
如果每个买家都是留五星好评就会让人感觉太假都是刷的,偶尔需要留些3、4星的review,而且多些高质量评论和对产品质量提出改善的评论。
⑥、不要提前转账:
一旦提前转账买家可能跑路,最好可以等到留评之后再转账给外国人。同时要记得遵守契约精神,准时转账,不然被取消订单,甚至被留差评就得不偿失了。
如何避免被亚马逊工作人员敲诈勒索?
寻找测评人员,你不认识我,我不认识你。测评属于灰色违规,除了看得见的执勤警察(亚马逊算法),我们不可忽视的还有便衣(伪装的测评师)的钓鱼执法。我们只要不被抓住把柄和证据即可。把握好以下三点:
①不要用亚马逊注册邮箱去注册PayPal邮箱,也不要让自己的PayPal邮箱跟自己的品牌关键词挂钩,更不要用卖家的账号绑定的信用卡去绑定类似PayPal等给测评者付款,严重的造成店铺关闭。
②买家不要截图后台操作给卖家,比如转账的时候证明订单是否是跟进状态,这种一下子就暴露自己卖家身份了。
③不要用亚马逊注册地址去注册PayPal,因为转账的时候有个勾选地址,如果忘记勾选就会把转账地址发给买家,买家可以根据地址进行举报。
如何有技巧性的进行催评?
外国人不愿意留review有三种情况:
①真心不喜欢产品,所以不想花时间精力去写。
②催评过急,引起反感。
③突发情况造成没办法留评
我们催评都是有技巧的,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:
①跟测评买家做朋友:
当测评买家收到产品5~7天之后,我们可以咨询买家对产品的用户体验,同时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他们,跟他们做朋友。
②提供专业服务:
告知如何去更好的使用产品,包括如何使用可以杜绝产品缺陷。比如说苹果手机,充电的时候它们快没电的时候就手机比较卡了,我们就告诉他苹果手机在快没电的时候,如果不充电会很卡。
③三顾茅庐:
用专业精神去诚恳对待每个测评人,给出最真挚的建议,一般只要Facebook对应的Messenger回访两次,测评人都会愿意留下review的,如果还是没有留下review的话,我们第三次回访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点明主题,用真挚的口吻希望他能对产品给出改善的意见。
如果三次都不愿意给review的话,基本就是可以放弃了,不要去强迫和恐吓被人,因为他有可能去举报我们的账号。
④节日回访:
节假日回访一下测评人,比如黑五和感恩节、万圣节,可以再问他们的用户体验的同时,问他们有没有兴趣推荐给他的朋友购买,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测评人。
⑤语气委婉,多关心多互动。
如果是让我们写review给测评者去上评,我们一般建议评论可以包含如下:
①测评对产品的包装、规格、结构整体性描述;
②产品与众不同的亮点;
③产品的缺点;
④产品使用指南。